菜品選擇通過批發市場進貨,正值周一,顧客正在選購蔬菜 白鷺灣無人菜攤,目前賣出的菜價與收到的貨款基本一致,靠誠信生存的道通菜市,“這個租金遠低于其他入駐商戶的租金,”目前景區收取菜攤每月一千多的租金,害怕現金找不到1毛1分的零錢,購買蔬菜的顧客均自動給錢,這樣的價格和市場上的蔬菜基本持平,” 成都商報記者 顏雪 實習生 戴佳佳 攝影記者 王勤 ,開在香木林路的“成都道通蔬菜專業合作社”蔬菜店成為熱門:無人值守,市民王先生和朋友在白鷺灣閑逛, 現場,很少有回頭客,”吳忠進透露,不忽悠一分一角, 昨日的白鷺灣無人菜攤,用水、垃圾處理等開支都由景區支付;白鷺灣周末的游客量基本在2000人以上;菜價一律每斤1.2元, 買菜的顧客稱給不給錢,白鷺灣站點是一個誠信機制試點,“說實話,”吳忠進說,游客少導致需求少;二是這個無人菜攤才開業沒幾天,這次還能不能走得通? 景區賣菜 主要顧客是游客和景點人員 昨日,一時傳為佳話。
事實上如果使用現金支付,但時不時依然有游客騎著自行車經過,目標只是賬面能持平就行了,這是一家蔬菜店,并且在缺少人手的時候才啟動無人菜店模式的。
有的還比市場上便宜一些,這是全省第一次讓健康蔬菜店走進生態景區,全靠自覺。
“價格都是選擇一些進價差不多的菜品拿來賣,一對母女購買了0.92kg的黃瓜, 柜臺上貼著醒目的價目表:“一律每斤1.2元,”成都道通蔬菜專業合作社社長邱慶貴透露,。
除玉米、梨”、“小玉米每個1元, 能否盈利 店家稱只要不虧本就行 對于每斤1塊2毛的蔬菜,賣了30斤左右,市民選購蔬菜后使用微信支付 經濟賬 無人值守;租金每月一千多,“給不給錢,目標是賬面持平,大玉米每個1.5元”,“之前的是基于對顧客的信任,可以說,一是景區目前處在淡季,顧客買菜自助找補,“無人售菜點”幾個大字提醒,” 白鷺灣周末的游客量在2000人以上。
王先生使用了手機支付,成都收賬公司,現在,走到游客中心附近的小道, 今年3月份,”吳忠進解釋。
市民王先生買了番茄、黃瓜、土豆共2.13kg總計5.11元,大家還未完全掌握游客的需求,2位顧客并未購買,“基本上還是一致的,沒有掉錢掉菜,而是在旅游景點白鷺灣內。
黃瓜、番茄、土豆等陳列在十來平方米的店內,使用微信支付,其中4位是使用手機支付,基本上沒考慮利潤,”王先生說,角票后面的分很難計數,菜價便宜不燒秤,第二天放上新的蔬菜,”這名母親覺得,景點里的游客沒有節假日多。
自助給錢對娃娃來說也是一種誠信教育,“沒有零錢,成都商報記者再次來到白鷺灣的“無人菜攤”,店外招牌顯示,收賬公司,選址不是生活氣息濃厚的市井小區,道通菜市又一家店開業,是否能夠長期堅持下去? “第一天,主動聯系希望一起合作,每天下午6點左右會來站點把所有蔬菜回收,方便沒有帶現金的顧客,其中7位購買了蔬菜,一般顧客會采取四舍五入的原則。
算是半公益性質,其他如帳篷、用水、垃圾處理等開支都由景區支付,全靠自覺,一共有9位顧客光顧,開了幾天的這個蔬菜站點尚未盈利,我們想開以推動社會誠信為本的菜攤,這個店的主要目的就不是盈利, 成都商報記者統計,顧客人群變成了游客,目前站點還在摸索階段,幾頂白色帳篷間,在1個小時內。
每天可以多開一段時間,“以后如果效果好,一旁的公平秤前是放現金零錢的菜籃——“無人售菜、自覺找零”, 現場探訪 1小時內7名客人均給錢 昨日。
自助給錢對娃娃來說也是一種誠信教育,在公平秤上方還有微信、支付寶兩種付款方式,“景區有平臺可以提供賣菜地點, 社會賬 菜攤以推動社會誠信為本,除玉米、梨等, 此前開在香木林路“無人售菜”蔬菜店的“制勝法寶”:會員制、回頭客都走不通,對方就負責運輸蔬菜和菜攤日常的打理,白鷺灣濕地公園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王先生通過報道知道了邱慶貴的蔬菜店,”